欢迎访问上海理工大学基础学院!

【思学讲堂】第48期——切问近思,严守规范

来源:基础学院发布时间:2019-12-16浏览次数:308

     很多同学写论文时无处下笔,想法见解总是难以跃然纸上,针对这种困境,基础学院邀请到复旦大学希德书院院长周鲁卫教授,于20191212日在上海理工大学基础学院多功能报告厅举行了一场题为“切问近思,严守规范——写好学术论文的要点”的主题讲座。




周教授讲述写好论文的要点


         周教授开门见山,从“写论文前如何准备,写好论文诸多关键以及写论文时的注意事项”三个部分分别展开讲述。周教授以“以质疑心,切问近思”为题,从复旦大学校训“博学而笃志,切问而近思”切入,结合自身学习和教学经验,告诉同学们要坚守本心、广泛学习、紧追不舍要害问题,透彻思考关键问题。昔日,在复旦开学典礼上校友陈先发以“对信息保持警惕,防止内心的空心化”来提出对当代大学生语重心长的告诫。今日,周教授再次重申,并分享自己的学生到耶鲁大学的学习经历,携一箱书郊游并与教授不停问答学术问题的故事,让同学们意识到思考的重要性和提问式教学的必要性。




学生们在认真进行讲座记录


         周教授还引用两位教授的观点,阐述了思想障碍是制度藩篱的根源。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金晓峰倡导“让科学精神成为中国文化的基因”。特拉维夫大学张平教授则认为,儒家思维中的权威来源,导致我们“整体思考力低下”。这使得我们思想能力比较弱,创新能力比较弱。需要去冲破固有思想桎梏。周教授还以自己儿子与犹太人做生意的经历,解析了犹太人的质疑心理,以及他们对于问题的思考回路,引导听众思考同一问题,从不同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想法,由此得出写论文思路应该多角度思考问题。

第二部分,周教授以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和光电学院的论文作为范例,分析了写好论文的关键。标题方面,他指出,那些十万加的标题切不可出现,论文应是严谨的文字;引言部分,应明确表达自己研究的问题是什么,并且传达出该问题的新颖性和独特性。数据获得的可靠性和数据的清楚表达同样重要,能够充分展示论文的可信度和不确定度;在猜测-假设-结论部分,周教授还着重强调了伴随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,没有证明的假设是没有意义的;有效的证明方法是逻辑证明和实验证明。此外,周教授还围绕结论和摘要的区别、口头报告等方面等提出了独特见解,观点新颖,深入人心。

第三部分,周教授列举了北大数学系教授许晨阳和“汉芯”事件的例子,警醒同学们勿要抄袭,并且要注意规范署名,尊重和敬畏学术规范。学术规范不仅是对论文的严格要求,更是对每位学者道德的严格要求。讲座最后,同学们还和周老师热烈互动。周教授提醒同学们在物欲繁杂,人心浮躁的社会,要做一个秉承初心的“老实人”。本次讲座,同学们收益颇丰,不仅学到了写论文的方法,更学到了周教授对学术的严谨和做人的谦逊。



同学们踊跃提问


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是思维最活跃的时期,也是人生观、世界观、价值观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。“思学讲堂”自开办以来,始终秉承立德树人、德育育人的理念,通过搭建有益平台,邀请专家学者演讲引导,充分实现育人资源、项目、载体、体系全面整合,形成“知识传授+修身立德+滋养人心”有机融合闭环,把育人的责任传递到教育系统的“神经末梢”,为学生送去有温度的思想政治教育,有效推进“全员、全过程、全方位”育人。


 


外联部成员及老师与周鲁卫教授合照



供稿:基础学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