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6日,上海理工大学基础学院迎新点格外热闹,57名2025级少数民族预科班新生携行囊赴约,在沪江园内开启了大学新旅程。
石榴结籽心连心,瓜果飘香迎新生,基础学院以“民族团结一家亲”为主题,精心设计系列迎新活动,让少数民族预科班新生们瞬间感受到家的温暖。这场跨越山海与民族的温暖迎新活动,为上海理工大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写下了鲜活注脚。
朋辈领航传暖意瓜果飘香心连心
迎新长桌上,新疆哈密瓜鲜美透亮,红葡萄缀着水珠,红石榴籽粒饱满——这些“家乡味道”刚摆好,就引学生与家长驻足品尝。“甜!和家里的一样!” 新疆哈萨克族新生加力哈斯咬了口蜜瓜,眉眼舒展,初秋燥热悄然消散。
更让新生暖心的是2024级预科生志愿者,如今已是大一学子的他们,穿着红色志愿服帮搬行李,从学习技巧到宿舍生活,他们用“过来人”经验搭起桥梁,成了学院“预科-本科一体化”培养的生动缩影。
校院关怀心意浓石榴相赠情谊真
“孩子第一次离家,在学校习惯吗?”校党委书记王凌宇、校长朱新远走进宿舍,拉着家长的手慰问,为新生递上装着笔记本、校园地图的迎新大礼包,叮嘱“有困难找学校”。
“这是家乡的石榴,谢谢您!” 新疆维吾尔族新生麦迪娜,捧着石榴递到校领导面前。饱满籽实紧相拥,恰如各族师生心相连。校领导笑着接过:“上理工就是你的家,咱们一起把日子过得像石榴般红火!”
校领导走后,基础学院党委书记李琴、院长马军山及辅导员“接力”访宿,送上印着基础学院的定制学习纪念品:“愿你们用它写好成长故事!”家长佘爸爸眼眶发热:“学校这么贴心,我们放心,邀请老师去家乡做客!”
预科培养结硕果民族新苗待成长
2024级预科生的亮眼表现,是学院培养质量的“活名片”。一年前腼腆的他们,如今能自信助人——这源于“预科-本科一体化”培养:定制课程夯基础、语言培训班提能力、文化实践拓视野。“现在我敢上台发言,还加入了院宣传部!”刘丹昊说,这份成长让他想传递温暖。
一直以来,基础学院重视“育好民族新苗”:优化课程、严抓教学、细化关怀,为预科生搭稳“成长阶梯”。学院党委副书记袁贵彬说:“让每个孩子扎根成长,未来成为民族团结使者、国家所需人才。”
宿舍楼下,新生捧石榴与校领导、老师们合影,笑容中饱含期待。红石榴、哈密瓜的香甜萦绕校园,既是家乡与校园的联结,更是民族团结的信物。在这片沃土上,年轻的“石榴籽”正扎根,未来必将如石榴花般绚烂绽放。